欢迎访问重庆公墓服务网

全国咨询热线:023-81367514

24小时服务热线:15213080188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新闻
本地新闻
重庆公墓:巫山一带曾现“双人叠葬墓”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 1281次

重庆曾现“双人叠葬墓”


大水田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伍柏村三社,地处重庆库区大溪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大溪遗址和人民医院遗址之间。遗址分布在长江左岸的缓坡台地上,地处三峡水库消落区,2013年在文物安全巡查时被发现,入围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这里的遗存,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时期,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位于三峡库区巫山县境内的遗址,是中国大溪文化最早的发现地。


2014年3月至9月,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就已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大溪文化、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470余处。当时,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几座“双人叠葬墓”,即夫妻合葬墓以“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重叠方式呈现。


古墓中有火烧痕迹


今年3月开始,市文遗院再次启动对大水田遗址的发掘工作。市文遗院的考古队员介绍说,大水田遗址的发掘工作,首次在大溪文化中发现墓葬墓底有红烧土面和人骨靠近墓底部分有火烧的迹象。


这一墓葬的时间,大约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中晚期,当时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中。而之前,古墓中出现这种火烧的痕迹,从未有过。


重庆市考古专家判断,这座古墓的火烧痕迹,应该不是火葬所用。而是当时原始人处理有瘟疫尸体的一种办法。因为发掘现场显示,尸体并未被完全焚烧,而估计是点燃后赶紧将墓室封闭。专家判断,这种方式更类似避免瘟疫蔓延。


记者还了解到,在部分6000多年前古墓中,还出土了部分黑色板岩珠饰,在大溪文化墓葬中亦属罕见,体现出大溪文化先民高超的工艺加工水平。考古队员说,这些黑色板岩珠饰,当时应该是墓主自己佩戴,这些发现都为探讨大溪文化墓葬燎祭、祭奠仪式等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联系人:韩先生
  • 手机:15213080188
  • 电话:023-81367514

Copyright © 2016-2024 重庆公墓服务网

渝ICP备16011373-1 XML地图

  •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3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