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在册宠物(多指猫和狗)数量已超过1亿只,这表示每13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拥有宠物。而宠物的“身后事”处置成为主人们最看重的一种悼念方式——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宠物主人会选择以掩埋的方式处理离世的宠物。“宠物墓园”这一“灰色”产业链也由此而生。

  媒体曾报道,四川成都市一位八旬老教授,养的宠物狗不幸死去,为了寄托“哀思”,老教授竟然为宠物狗举办了一场花费10万元的“葬礼”。我一直以为这是个案,觉得人们爱养宠物也就罢了,宠物死后肯定是扔了或埋了就完事,不会牵涉其他问题的。现在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原来很多人在宠物离世后都会“人性化”处置,不但舍得花钱,还极其讲究。

  据了解,北京有多家宠物墓园,每个殡葬项目都有相应的收费标准,费用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最贵的宠物墓穴各种豪华装修花费加起来超过万元。如果是大型犬类宠物,还得另打制棺材,木棺材收费约1000元左右。如此奢侈地处置宠物“身后事”,真给人一种爱屋及乌的感觉。

  我本人不养宠物,所以也体会不了养宠物者的心情。我并不怀疑宠物是有感情的,人们饲养宠物,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也能让自己的情感有所寄托。尤其是空巢老人,以宠物为伴,益处多多。但凡事要有度,养宠物同样如此。重庆有一位女大学生,为了寻找失踪的宠物狗,竟然放假了也不回家,还破费5000元进行“悬赏”,甚至为了进入某小区找狗,不惜屈尊给小区保安下跪,被人称为“找狗狂人”。为了宠物,不惜一切代价,包括金钱、面子、时间等,甚至在其离世后还要买墓地“厚葬”,我认为则不足取。

  这里面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给宠物安葬,是需要墓地的,这是在占用土地资源。虽然每一块小墓只有1平方米见方,但离世的宠物多了呢,用地不就不少了吗?仅以2016年为例,全国在册宠物数量已超过1亿只,这些宠物离世后都“安葬”,得用多少个墓穴,又得占用多少土地?更有甚者,有的还在墓碑四周修起了木质围栏,有的甚至修了一座大约2米高的小木屋……这哪里是为离世宠物处置“身后事”,分明是在效仿人类,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嘛。

  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政府部门重视的问题。土地资源本来就有限,如今再额外辟出地块建宠物墓园,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宠物离世,确实应该妥善处置,不能随便“抛尸”,以免污染环境或造成其他影响。但也不能过犹不及,引发新的问题。

  据悉,2016年11月1日,北京市农业局与北京环卫集团签订了动物无害化处理授权经营协议,各区与北京环卫集团运营公司签订了动物无害化处理委托服务协议,实现了对城乡区域死亡动物的全面收集和处理,包括居民饲养的宠物等。而且,所需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企业和市民无需付费。这应该是非常好的做法,值得各地推广。需要提醒的是,宠物爱好者在宠物离世后,还是不要搞所谓的“安葬”为好,花钱不说,还占用土地资源,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