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薄夫松按照临港区公墓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公墓区,新建墓穴3600余个。
在公墓建设上,既体现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又能满足群众文明祭祀需求;既做到道路畅通方便安葬,又让村民愿意进来;既做到基本设施完善,又做到有标志,有界线;坟墓之间统一栽种柏树,修建1米宽的过道,有统一规格的墓穴坟头标准:新墓穴东西长1.46米,南北宽1.33米。
公墓建好了,怎样让村民自愿迁坟呢?经过宣传,大多数村民配合工作主动迁坟,但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不少村民盖土墓时花费了不少钱,除了墓地本身的花费,部分封建迷信的村民选墓地时还找风水先生看风水,整体花费高达数万元,迁坟不仅意味着这些钱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会影响自家的命运。”薄夫松说。
为了让坟墓搬迁工作顺利开展,薄夫松白天忙着新村建设,晚上召开家族会议,劝导村民配合迁坟工作。“过去一座土坟花费多达几万元,现在使用公墓几乎没有费用,还能保护环境,造福子孙,何乐而不为呢?”一连几天,薄夫松几乎都没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劝说下,村民纷纷主动迁坟。2013年年底,山底村的公墓搬迁工作全部结束,并在去年完成墓区内的道路硬化。
薄夫松计划,明年对墓区内进行全面绿化,到那时,山底村的公墓就能像城市里的公墓那样,既庄严肃穆,又环境优美,让逝者安息,生者安慰。
年底实现节地生态安葬30%以上
山底村公墓建设是全市殡葬改革的缩影。在过去几年,临沂市不断加大公墓建设力度,倡导丧事简办、移风易俗。
丧事简办,加大公墓建设是最大的“简”。今年临沂市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城镇公益性公墓(包含公益性骨灰堂等各类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着力推行生态殡葬,积极宣传生态殡葬补贴等惠民殡葬政策,引导群众选择骨灰撒散、海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县、乡级公益性公墓要在墓区核心位置设立公益安葬区,免费为居民提供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服务,促进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殡葬新风尚。同时,倡导文明祭奠、低碳祭扫。
还计划,到2016年底,全市农村红白理事会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农村群众对移风易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平均火化率达到或接近100%,实行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30%以上。